首页

小刚原创系列37

时间:2025-05-23 23:25:40 作者:在北京品饮世界茶 2025北京“一展两会”开幕 浏览量:91370

  中新网上海12月9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市杨浦区和宝武集团合作推动宝武集团上海第二钢铁厂(创建于1942年)区域转型成为“互联网”产业园——“互联宝地”、焕新归来的蟠龙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已成为游客体验江南水乡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网红打卡地......

  在新时代、新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正加大力度推动城市更新,探索城市的更可持续模式。在8日举办的《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新书发布会暨城市记忆文化讲坛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空间的保留、改造和赋能,是城市发展、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等方面统筹考虑下多方的合作共建共享共治共赢,既是对老的城市记忆的延续,也在创造新的城市记忆,推进城市更新应留住城市记忆。

图为活动现场。  同济大学出版社供图

  上海市建筑学会监事长、《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主编俞斯佳8日告知,在编撰《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一书过程中,他和团队针对上海城市记忆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受访者大多长期居住在上海、覆盖了从“50后”到“00后”年龄段的人群。

  俞斯佳说,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的城市印象,已经由单一的印象向更多元的印象转变,这体现在方言、美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于上海的美食记忆,从上海的特色食品向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品牌化、小众化转变,展现了上海作为全球城市,逐步与全球文化搭接的发展历程。

  “相较于老上海人,年轻人对上海的印象更加强调双面性。”俞斯佳解释道,从调查结果来看,年轻人既认为上海是一个生活多彩、活动丰富的大都市,又体验到了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另外一面的城市记忆。

  “记忆是人情味,是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的人文根基。城市更新要保留记忆、激活记忆、创造记忆,做到为城市存历史、为空间添人文、为未来留美好。”俞斯佳说。

  上海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俊杰表示,城市更新是城市再生的重要手段,关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也影响着民众共同的未来。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记忆的传承、文化的复兴、社区的重塑。

  “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创造了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认为,从社会属性来看,城市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景观,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沉淀。城市高质量的发展呼唤高质量的建造文化,文化遗产是高质量建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今天使用、维护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对于高质量建成环境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首席专家毛佳樑提出,城市记忆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相融合的群体性记忆,反映了一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风貌。想要留下城市记忆,除了做好城市更新的“形”,更关键的是要体现城市更新的“神”,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风貌保护的关系;成片更新与零星更新的关系;用情、用心和用力的关系。

  俞斯佳建议将城市的历史底蕴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且城市更新要有多元主体的共同经营管理,需要设计、运营、机制、体制的多维度创新。

  作为上海国际建筑文化节主题活动,“城市有记忆,文化有根基——《城市记忆:书写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新书发布会暨城市记忆文化讲坛”及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二届城市更新专委会成立大会8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委会、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共同主办。(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刑拘!自助结账时故意漏扫部分商品二维码

毕业后,由于家庭出身,他未能如愿当上记者,而成为上海新闻图书馆研究馆员。1953年,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罗列“挖”去教新闻史。五年后,随北大新闻专业整建制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中俄海军第4次海上联合巡航圆满结束

北京4月12日电 据中国国防部网站消息,4月11日至12日,中越第八次边境国防友好交流活动在云南河口和越南老街及相关口岸地区举行,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与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分别率团出席并举行会谈。

江旻憓“一剑定音”夺中国香港队首金 港人振奋

而这,仅是今年绿营人士被曝涉贪腐案一隅:台海基会前董事长、桃园市前市长郑文灿被检方依贪污罪建请重刑12年,台南市前议长郭信良因涉嫌受贿及勒索被判13年有期徒刑……

马拉松名将基普乔格:我会在巴黎奥运会摘金

市政府印发的《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首都核心区和副中心具备条件的施工工地,率先采取基坑气膜等全密闭施工方式,减少扬尘、噪声等污染。

沈阳杂技剧《先声》用杂技艺术谱写英雄赞歌 首次预演获好评

广东省防总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抓紧核实灾情,积极组织力量救灾,尽快修复受损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严格落实渔业安全生产“六个100%”,做到不安全不出海。加强转移安置人员管理,做到“不安全不返回”;继续做好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